掃描電鏡和離子研磨儀在電子器件失效分析中的應用案例
電子器件失效的原因千千萬,其中引線框架表麵的氧化狀態,對器件的焊接有直接的影響。銅基框架表麵接觸氧氣和水氣,極容易被氧化,對後期器件焊接或者打線會產生負麵的影響,所以需要關注框架銅表麵的狀態,借助掃描電鏡(SEM)和能譜(EDS)抽檢以保證品質極其重要。
在進行電子器件失效分析時,首先觀察失效件表麵的微觀形貌,飛納台式掃描電鏡集成有背散射(BSD,明暗襯度明顯的成分像)和二次電子(SED,立體形貌像)兩種成像模式,兩種模式各有特點,可以呈現不同的細節信息。
經過一次回流焊後銅框架表麵氧化和其他揮份汙染,變為暗紅色,焊接性能大大降低。飛納掃描電鏡可以設置同時采集 BSD 成分像和 SED 形貌像信號,可以提供 Mix(50%BSD + 50%SED,比例可以自選)模式,同時結合兩者優點,形貌和成分兼顧。通過 Mix 模式圖,可以清晰看到高溫之後框架上表麵暗紅色部位的形貌,推測為銅氧化“鍍層",經過測量厚度約為 273nm,結合掃描電鏡的能譜 EDS 成分信息分析,主要為銅、氧、碳及其他少量元素。
在對焊接部位的焊接情況進行分析時,需要觀測該部位剖麵的合金相分布情況,此時需要用到截麵切削的製樣設備--離子研磨儀,進行無應力樣品切削製備後,使用掃描電鏡進一步分析焊接情況。
飛納掃描電鏡提供的 Mix 模式兼顧 BSD & SED 形貌和成分,離子研磨儀切削後的焊錫截麵內可以看到氣孔(~1微米)和近銅界麵的合金相。
Mix 模式離子研磨前後對比
進一步結合 EDS 能譜麵掃分析可知:銀-錫膏和銅麵結合,界麵有銅-錫為主合金化晶粒生長,銅引腳有鍍鎳層,並在內部發現有大量的鐵富集相夾雜,近銅界麵發現有氣孔存在。
焊錫截麵 EDS 能譜麵掃結果
電子元器件的失效原因有很多,本次分享的案例中主要關注引線框架表麵的氧化狀態。本案例中使用離子研磨儀的製樣方法,搭配飛納掃描電鏡(SEM-EDS),結合掃描電鏡的背散射電子像、二次電子像、Mix 模式像以及能譜元素分析結果,清晰觀測了失效位置的形貌、相組成,並結合元素組成成分綜合分析了元器件失效的情況。